毛果巴豆
Croton lachnocarpus Benth.
J. Bot. Kew Gard. Misc. 6:5. 1854.
≡Croton kwangsiensis Croizat J. Arnold Arbot 23:42. 1942.≡Croton lachnocarpus Benth. var. kwangsiensis (Croizat)H. S. Kiu F1. Guangdong. 5:102. 2003.
灌木,高1-3m。一年生枝条、嫩叶、花序和果均密被星状毛。托叶条形,长3-5mm,被柔毛;叶柄长1-5cm,顶端或叶片中脉基部两侧具2枚有柄的浅杯状腺体;叶片纸质,椭圆形、长椭圆形或近卵状椭圆形,长4-13cm,宽1.5-5cm,基部钝圆形或微心形,边缘具细齿或细锯齿,二齿间弯缺处具1个有柄的腺体,先端钝、急尖至渐尖,叶背密被星状柔毛,叶面仅沿脉上被星状柔毛,基出脉3条,侧脉4-6对。总状花序顶生,长6-15cm;苞片钻形,长1-3mm;雄花:花梗长2-3mm;萼片卵状三角形,长约2mm,被星状毛;花瓣长圆形,长2mm,顶端被绵毛;雄蕊10-12枚,花丝无毛; 雌花:萼片披针形,长2.5-3mm,被星状毛;花瓣小,卵形;子房被茸毛,花柱3枚,长约4mm,2深裂,裂片条形。蒴果近球形,直径0.6-1cm。种子卵形,暗褐色,平滑。花期:4-6月。果期:7-9月。
产地:南澳、大鹏、排牙山、葵涌、马峦山、盐田、梅沙尖(深圳考察队,1150)、三洲田、梧桐山(王国栋 6093)、仙湖植物园(陈珍传等 129)、羊台山、南山区。生于山地灌木丛中或林缘,海拔100-600m。
分布:江西、广东、香港、澳门、广西、湖南和贵州。
用途:植株有毒,一般外用,根可散瘀活血,治跌打肿痛;叶治带状疱疹。
上列变种的组合名发表时未清楚地引出原始文献(出版物包括1)是不合格发表的名称,违反《国际植物命名法规》第33.3条规定,同时,该变种不能成立,故予归并。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2010《深圳植物志》第2卷 556页
1026
1026
图 654 毛果巴豆 Croton lachnocarpus
1026
图 654 毛果巴豆 Croton lachnocarpus
1.枝上部一段、小枝、叶和花序(下部为果);2.雄花;3.蒴果;4.叶背面的星状毛;5.叶柄顶端背面的腺体。(李志民绘)
1.枝上部一段、小枝、叶和花序(下部为果);2.雄花;3.蒴果;4.叶背面的星状毛;5.叶柄顶端背面的腺体。(李志民绘)
版权所有 ©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 粤ICP备09129350号-9      
地址:深圳市罗湖区仙湖路160号 咨询电话:(0755)2573 8430 Email:fsz@iplant.cn